
父親,是一個樂天的人。他年幼的時候,爺爺已仙遊去了。嫲嫲獨自走到香港謀生,對留在鄉間的父親和叔父很少照顧。自小便「自己顧自己」的他,養成了「天跌落黎當被冚」的性情。
父親在家鄉已修讀至師範二年級,只差一年便畢業,可以為人師表。奈何那時是文革時期,鄉間生活,民不聊生。他便隨著當時的偷渡潮,隻身來到香港,他到達香港的時候,身上只穿得一條內褲。初到香港,他的學歷當然不被承認,他只能做些苦力的工作。及後,他當了建築工人,因為收入高。那時候的建築工人假期很少,只有中國的大時大節才可放假,就是星期日也要工作。天天辛勤工作的他,在我們幾姊弟出生後,生活環境好轉了些,他亦當上建築行頭「二判」的位置,生活是安穩的。他最喜歡吃濃味的食物,大概是因為小時候三餐不繼的原故吧。在難得的假期裡,他喜歡帶著一家人出外遊玩,最喜歡到沙田龍華酒樓吃馳名的燒乳鴿。他對攝影也有濃厚的興趣。以當時的生活指數,一部照相機是十分昂貴的。他就在我出生後,買了他第一部照相機。在八年之後,我四弟的出生,買了他第二部照相機。這部照相機我保存至今。這兩部照相機就留著我們歡笑的臉孔,我們美好的回憶。
還有,父親也很喜愛給我們睡前說故事,那時還不知道這是一種西方文化。差不多每個晚上,他也會講著那幾個故事。他說的故事有「狼來了」、「三隻小豬」和一些我想是他自己創作的故事。雖然只有幾個的故事版本,我們卻聽得津津有味。每個傍晚,我們聽到那種大大步的穩重腳步聲,便是父親回家的訊號,我們會一擁而上哄著他的回來。他很少責罰我們,因為他很喜歡小孩子,他和我們一起度過的都是快樂時光。
如果要稱讚父親,老媽子便會說父親是個老實人,因為他在任何時候,都不會注目其他的女士(這點對女士們心中的「老實」形象很重要呢)。對濃妝艷抹的女子,父親更是討厭,看見時只會給他評為「馬騮屎忽」。是的,和父親出外,他老是向前衝似的,很少會環顧周圍的事物,但他娶了一個長著美人脖子的媽子。
如果要說父親一生最快樂的時光,要算是在七八十年代。那時的中國政府正高度歡迎港澳同袍回國建設,當時我們生活也算富足,父親本只想回鄉修葺祖墳,但回鄉後,重遇當年的同學友好,有些是縣城的幹部,希望父親也能回鄉建設。父親得到批地,便希望能建造祖屋,流傳後代。為了回鄉建屋,生活又緊張起來。但每次回到故鄉,得到故友的熱烈招待,一切辛苦,他也忘了。
他已身故十多年了。但在很多時刻,驟然遇到相似的身影,也能勾起無數往事──可愛的兒時片段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