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事物美化症候群



「包裝」,是現代社會用作自我提升的虛擬手法;其中一項普遍使用的招式,是換上了悅耳的名堂,美其名也。如從前的信差雜務,現在美名為辦公室助理;從前的傭人是現代的家務助理;從前的乞兒,現稱流浪者。無他的,只是給人的觀感較為高尚,在諸等位置的人士可以響亮的說出自己的名銜。雖然只是虛榮,卻受大眾受落。取名,真有他的學問。為新廈命名,為公司命名,為新生的孩子取名,更加為現代人所著重,術數相士亦因此而成為時尚文化。

香港,中西文化匯萃,大小禮節事項,式式俱備;更可取的是,在爭分奪秒的社會狀態下,任何禮教的繁文縟節都可簡化,取捨部分還可悉隨尊便,這樣包容的「簡約包裝」實在太有意思了!

另一項出色的包裝事例,就是將在教育制度底下,受淘汰出局而未能升讀大學的新一代,政府為他們設立的副學士課程,可搜集到大大小小的課程證書,厚度驚人,不知情者或會誤以為學庫五車,但實際的認受性便眾所周知了;這一代,有著父母的照顧,不想面對較低下的工作之餘,亦是名正言順的繼續進修。希望這些新設的課程,真的是讓年青人在學習對前途具發展幫助的項目,而不是給他們用來逃避現實,磋跎時日,荒廢人生。拆掉包裝之後,如果父母們發現了子女實際的社會地位未如理想,無論接受與否,政府依然是捱罵的;包裝之餘,還是要看真材實料;如課程本身是具有監察標準,修讀者須經考核評估才穫頒發證書,始能證明他們是真材實學,以增強其認受性。只存著外表的包裝,用著遮遮掩掩的手法哄騙著群眾,紙包不住火,鬧得群情洶湧時,政府要收拾殘局,怕是無能為力呢。大中華明顯在世界中大躍進,香港已是多年發展的經貿港口,但無論在民生或經濟方面,竟未能協作的邁步向前,還呈現著倒退的步伐,何解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