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

研究與實踐



從前我在修讀藝術和設計時,有一位導師教授了我們一套平面設計的總理論,是用著很多分析和特有的命題來區別設計的手法;如結集、聚散、漸變、層遞等,將所有的設計元素都包含了。教授了相關的特性後,都會以各特性作設計手法來交功課,會從實踐中摸索得更清楚。但到最後一課時,有同學問:「在設計之前,是否要先訂立用那些元素才進行構思?」導師答:「那你就根本不會創作。創作是渺無邊際,天馬行空。如果你讓這些名詞阻礙你的思維,你倒不如當我甚麼也沒有教過你!」自此以後,這些名詞就只會在客戶面前用來拋書包,一直都沒有阻礙我的思緒。

最近跟網友學習宋詞的神韻,看到一些學者的論說。我想古人們也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的作品是用著甚麼的寫法;他們應該是真的被情景所動,有感而發。他們從前喜愛寫山水花鳥,因為對這些事物都甚為了解。他們就是生活於山水花鳥的環境當中;如徐悲鴻寫馬,齊白石畫蝦,他們都是從實物中觀察而得到體會,才畫得栩栩如生。古語有云「胸有成竹」,也是指畫者對竹葉的生長形態有著熟悉的了解和掌握,不需望見竹林,也可畫出形神具在的畫作。

我想就算我再爛讀古文詩詞,也難有古人的文筆,因為我不會像他們隱居於山林之中,與花鳥長伴。我不喜愛寫一些不太認識的事物,因為對他們並未有太大的感覺,這對於我來說是很難下筆的。創作方面我有自己的執著,但知識是須要學習,消化融會以後要轉化成自己的思緒,這是我一路以來的創作體會,也會堅持這樣的路向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