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時候跟一般細路一樣,都愛看「公仔書」,即現今的漫畫。最鍾情的是「老夫子」。也有看過「十三點」,或者自己有點男仔頭性格,對靚靚時尚的「十三點」不太著迷,但對「龍虎門」等格鬥漫畫卻未能領受,而後來的溫情小品「牛仔與爹地」也很欣賞。接著卡通動畫開始盛行,深刻印象的有「大力水手」,後來的日本動畫「小甜甜」、「藍寶石王子」等更是著迷,現在家中還有它們的漫畫集及影碟全套。再年長些,「中華英雄」的出現,因為它的畫功出色,很強的插圖風格;我是由它在黃玉朗的某本漫畫書作短集附載時已追看,直至馬榮成離開,已完全失去味道,不能再看。
後來一位設計學院的舊同學借了三毛翻譯的「娃娃看天下」給我欣賞,很喜歡;跟「史樂比」的風格有點想似,但比較老積,卻看得投入。友人的這套書有點殘舊,特意買了一套新的想回敬她,但原來那套書對她有特別意義,所以新的便成了我的珍藏。又尋回時光,看了革命時期的「三毛流浪記」,老伴介紹了豐子凱、廖冰兄等,都是出色的中國漫畫家。
雖然自己也是畫畫的,但對畫漫畫的神髓卻不太會掌握和捕捉,就只可當個畫迷吧!現今乘勢的政治漫畫又大行其道,惡攪得令人津津樂道。卡通漫畫討人喜愛的原因是人物的造型有趣,細膩的畫功是它們的基本;近來出現了一些畢加索式的漫畫風格,單看畫面是理解不到它的底蘊,必須追溯文字,這無疑失去了看漫畫的快感。漫畫,看來簡單的筆觸,卻載滿了人生的哲學,社會的時弊。漫畫的畫中一定帶有訊息,否則便是失去了靈魂似的,毫不吸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