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歌賦,對現代年青一輩來說已變成只宜遠觀的文字古玩。它們不能普及的原因有很多,先賢的佳作比比皆是,已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;很多時的創作只是舊酒新瓶,難以尋覓更創新的局面。而且每況愈下,近代的孩子恐怕對如何欣賞的能力也欠奉,首先是白話文的革命成功,當年的儒者亦曾嘆謂:新生代會變得難以領悟「紅樓夢」的真諦。隨後便是西方文化的洗禮,在上一代帶動至今仍然流行的「崇洋」心態,先是鄙視中國的故有文化,及後便是追溯能力薄弱,直至現在就如看到外文一樣,只能敬而遠之罷了。
事實上,中文字的字議從古至今也沒有特別的改動。今天中國文字的意思跟遠古的解釋根本沒有分別,可能包含的深層字議解釋會被簡化,但字議解釋仍是依舊,未作變改。可能現代人太多刺激玩樂,沒閑暇來體會詩詞的含情寓意。古代的詩詞,至今已演變成只有年邁學者才能渉及其中,是高深的情操學問。請各年青人看清楚,詩詞本身只是簡潔的文字,格式依律,其中大多數的詩情畫意真的單純顯淺,望文便能生義,不要被古舊的時空嚇住;詩詞的寓意,顯示於字裡行間,在一些絕妙的詩詞當中,讀罷便能領會發古詩之幽情的詩意,或者有時用字會較為刁鑽,但文字之中埋藏的氣勢,對人對事的傾情感覺,就能在短短的文字中表露無遺。如詩經,古時也有從民間採集的。所謂「風、雅、頌」,也是以民間流傳的「風」系詩篇最能廣入人心。既是從民間而來,就是盡顯民情風韻的文字詩歌,不防查看,它們都是劃破時空,流傳至今仍能傳情達意的美妙詩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