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子女長大,已不需要貼身的照顧,一位全職的媽媽就好像是到了收成的日子。她的收成便是丈夫子女的成就,在家中為他們打點一切的瑣碎的事情,使他們可以順暢的走到學業和事業的道路上馳騁。他們拼發的成果,得到的成就,也就是這位背後的女人希望所得的。但當子女也能自立的時候,一份莫名的寂寞也隨之而至。身邊的一切也像隨著自己老去了,家電一件接一件的壞去,傢俬又一件接一件的破損,身體又出現一些不大不少的毛病,這些種種也叫自己莫明地產生了年邁的寂寞感覺;和自己身旁的舊物一樣,變得殘舊脫節,走入被遺棄冷落的消極圈子裡。
從前的中國傳統家庭,家家戶戶的子女兒媳每天都能共聚一堂,對老人家而言是沒有寂寞的時刻,因為他們的成就每天都展示於他們的眼前。現代的社會重視獨立自主,自由自在的小家庭模式,就算是未有成家立室的年青一輩也希望有自己的個人空間,選擇離家獨居。現代媽媽的成就就只能在短訊、電話、電郵中檢視。現代人就這樣的回饋他們的上一代,也接受他們的下一代會有同樣的行徑,引來了冷泠淡淡的家庭關係。「下一代的回饋」已屬奢侈的寄望,現在便要為自己老去的日子籌謀,可以的話亦要為下一代未知的將來買下保險。下一代便成為一種沒回報的大缺口,力有不遞的情況下便會逃避去了,或者選擇不生育來免去負擔,一切都是因和果的選擇。
對父母的回饋不是必然的,亦要看父母釋放了多少的能量。由自己從小培養長大的孩子,性情教養也是自己的收成;他們與自己的感情不可能因為社會的大方向就能一抹而走,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總有些事情須要忍耐、包容。自己培養的孩子,有一大段自小便伴在身旁共同進退的歲月時光,不會因為周邊的路人甲乙說三道四就會忘恩負義。身邊的物件有時只是給自己懷念的東西,更新一下「它」們,給自己新添一些朝氣活力,令自己也跟能著孩子們的步伐,走在同一個時代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