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住的隔鄰有一所潮州會所,每逢孟蘭節便搭起棚架,舉行祭祀儀式。初遷居這裡時,他們會有數日的儀式,儀式中會有和尚、道士頌經,更會燃點香燭冥鏹;孟蘭節當日,更是香火頂盛,燒街衣的冥鏹灰燼往往就隨風而至,每晚在他們做完法事之後,就要打掃一翻。近年因附近不斷興建豪華住宅,應該是被有關的發展商和新住戶投訴吧!祭祀儀式已減短到一日,還會在十一時前完成。雖然這樣對我來說是減少了麻煩,卻感到令傳統文化上的特色減退了一大幅。
曾經出現過電香,網上燒衣的創意,希望將文明和傳統結合;但這些都欠了誠心的表現,還有著呃神騙鬼的感覺,未被接受。中國傳統香燭的成份或者可以改進,一些高尚的外國品牌出品的天然香薰,也有點燃的產品推出,而標名是健康成份。如果改進了香燭的成份,祭祀中,透出令人心懭神怡的感覺,不是更好嗎?傳統的紙紥技藝,搭建祭祀棚架等技術,都有著失傳的警號。本來是民間天倫玩意的中秋燈籠,要走向工藝品的售價才能有保存的「價值」。傳統的事物會否被取締,都要視乎實際的生存空間。
一些傳統,會與時代的進步產生矛盾,慢慢地淹沒在時代巨輪之中。在金融匯聚的市中心,還能保存至今的傳統祭祀儀式,當真亦有它的魅力,看著它一路一路的萎縮,有點可惜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