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,在經濟低迷的世代,跟其他人一樣,遇上不少不平事。他每每都據理力爭,堅持理念,抗爭到底。不久,他因此而為人所認識,還成為反對派的代表人物。他參與民眾選舉,以一人一票的規則進身議會,成為議員。他在議會內依然別具膽識,奇招百出的令沉悶的行政會議大生姿采。他有自己的政治理念,對革命事業更有著一份迷戀。他仰慕一些革命烈士,很希望可以帶領群眾,轟轟烈烈的推倒強權。他帶著人民的希望,走入文明的議會。只懂反對的他,並沒有甚麼具建設性的提案;只懂抗爭的他,只能極力保持出位的姿態來對人民交代。
選舉文化是以公平的制度選賢與能,人民應珍惜寶貴的一票,選出有能力帶動社會,建造美好將來的領導人。為人民抗爭的人士是值得表揚,但是否具備真正的領導能力,還要小心求證。又或者具才能者每每懷有私心,在選無可選的情況下,找一些公義感強的人作監督,亦是辦法。周遭是否真的沒有抱著「天下為公」信念而擁有領導才幹的人呢?普及教育下培養出的一群只懂得守著自身利益的民眾;事無大小,也只會大聲疾呼;不分公私事務,一有損失便只會要政府求賠償的社會公民;是這個荒誕的世代,嚇怕伊人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