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媽子會織毛衣給我幾姊弟,但只會拿我的身形做標準,因為會由我開始穿,除著身形的長大,毛衣便順序傳到弟妹的身上,這是當大姐的好處吧!媽子只會織高低針的間色毛衣,大概六、七歲左右,她就會起了開初的部分,而整個沈悶的衫身就會變成我的工作;只織了一、兩年左右,因為已出現價廉物美的現成毛衣產品,媽子就再沒織過了。
在懷著兒子約六、七個月的時候,因血糖指數出現問題,經常要住院觀察,那時便重拾編織的手藝。一次過買了好幾本嬰兒毛衣的編織書籍,和一些編織入門的圖解天書,重新了解編織的針法。在醫院的大部分時間,就是織呀織的,一星期便完成了小帽子、小鞋子、小頸巾和小毛衣,很有成功感。自始以後,每年在初秋的時間,都會編織些衣物給孩子;直至他們十歲左右,因為孩子們的個子開始長大,一件毛衣就會花上個多月的時間,加上在下又鍾意挑戰難度,每次織的都想有些突破,更要和潮流配合,女兒才會披上身呢!到後來,女兒會因應潮流的指標,要求在下替她編織一些時尚的頸巾;雖然叫入時的產品,但都沒甚麼難度,有時賣冷的更叫我買現成的貨品,比買冷還要平。但那時已是兼職師奶,半公半私的返工;得閒時間多的是,自己織的就是可跟現成的有區別嘛……
今年還未接到「柯打」,且看上年的製成品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